四次

四次

灵魂的四段旅程,四时之乐: 人.羊.树.煤,第四次,The Four Times

免VIP全集在线看

年代:2010 

首映:2010-05-16(戛纳电影节) / 2010-05-28(意大利)

时长:88分钟

语言:无对白

观看量:6011

豆瓣:8.2

更新:2024-05-05 17:17

剧情:
这是卡拉布里亚岛上的一个小村庄,坐落在群山和大海之间。从山麓可以看到远处的爱奥尼亚海。这是一个时间似乎已经停止的地方,石头有力量改变事件的发生,而山羊则停下来思考天空的起源。有一个老牧羊人,他已经好几天没来了。他病了,相信自己找到了活下去的良药。他每天晚上收集教堂地板上的灰尘并喝水。在羊圈里的一小块黑色土地上,一只山羊生下了一只小白山羊。生命最初的不适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它的眼睛立刻睁开了。它的蹄子已经能够支撑它的重量了。随着新生命的到来,整个村庄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小羊正在逐渐长大,变得越来越强壮,开始玩耍。在一次疏忽之后,它离开了休息的羊,在茂密的植被中迷失了方向,直到它筋疲力尽,在一棵雄伟的冷杉树下休息。这棵大树在山间微风中摇曳。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快速变化,巨大的冷杉树失去了树枝和树叶摇曳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的轰鸣。雪松倒在地上,被砍倒,肢解,用当地古老的技术将其白色木材转化为木炭。我们最后一次看到它是在它随着烟尘消失的时候。。。电影的诗意语言告诉了生命与自然的联系,诠释了被遗忘的永恒之地,揭示了和谐的真正本质。这是一部完全不使用任何特效的科幻电影,将人们带入一个未知的幻想世界,讲述了四个生命相互重叠的精彩故事。
展开
线路F1

预告片

图集

  • 四次 图1
  • 四次 图2
  • 四次 图3
  • 四次 图4
  • 四次 图5
  • 四次 图6
  • 四次 图7
  • 四次 图8
  • 四次 图9
  • 四次 图10

妖精影说

四次:Domenico Cavallo领衔,尘埃是不可能真正落定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粒来。” 《新约圣经》约翰福音第十二章

灵魂的四段旅程》是2010年的一部意大利电影,是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法尔马提诺的第二部剧情长片。不过,“剧情长片”这样的说法,似乎有点不太精准,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灵魂的四段旅程》没有剧情、也没有对白,单纯由四组看似独立的观察影片组成,更像是一部短片集或是纪录片。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部片子又剧情丰满、对白丰富,讲述一段生机盎然的生命故事--这种矛盾的理解结果,其实正是这部电影之所以出色的地方。有人将《灵魂的四段旅程》称为意大利版的《生命之树》,但我个人觉得,《灵魂的四段旅程》透过更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更为朴素和更为开阔的生命观,无论是在意境上还是手法上,都比《生命之树》这部获得戛纳影展金棕奖的作品更显出色。

这个电影静静地看,能看出味道。偏远封闭的乡村。仿佛被上帝遗忘之地。时间永无尽头。一个老人,一群羊。老人家徒四壁,他一个人死去了,羊群没了主人。这一部分给我带来感触,是因为每个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不管他是一个人死去,还是死在众人的目光下和怀抱里。我凝视着老人的生活时,也不免会想,如果我是他,如果我也一个人形影相吊,如果我也在这样一个闭塞的乡村,牧着一群羊,身体携带着自己的病痛,并且有一天,这病突然夺走生命……这意味着什么。仿佛也不意味着什么

这或许是电影史上唯一一部“没有”摄影机的电影,同时也可以看成第一部,如果我们相信这位名叫弗兰马汀诺(甚至还不怎么名见经传)的意大利导演仍然饱有旺盛的创造力,同时具有改写电影史的野心。
电影史从未缺少企图让摄影机消失的导演,却没有一位曾经真正做到。比如在费里尼的电影中,方法是不断地加重影像的繁杂度,运用无从捉摸的镜头处理,用巴洛克式影像不断轰击观众感官以达到崩溃效果,观众来不及意识到摄影机存在便被影像裹挟而去。但这是一种障眼法,摄影机只是在观影中逃脱了意识,却没有被真正消灭。又比如小津安二郎,独辟蹊径地使用低角度摄影机位,以此来消除导演意识的介入,以一个全知的视角模拟超脱者的视角,但其固定镜头间的剪辑手法依然有着明显“切”痕。
究其原因,是因为摄影机永远都不会“被消失”,而只会“自我消失”。这就如同欲望,永远无法借由压抑来将其消灭,只能经由我们对欲望的彻底觉知(认清了所有的欲望组成),才会自行消失。弗兰马汀诺或许是第一位认识到此点的导演,并将这一理念完美落实

{1}没有语言,只有自然的声响
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的电影《四次》,是一部超绝的“默片”:全然克制的沉默,全片没有语言。
如果只是无对白电影,那并不新鲜,《四次》的独特在于,它并不是简单地取消台词(进而费力地在剧情、表演、镜头、音乐上做强调,以使电影依靠强烈的形式感而成立),弗兰马汀诺从根本上取消了观众习惯的各种电影语言:散文般的日常场景的松弛排列取消了故事和戏剧冲突、非专业演员和动植物的自然出演取消了表演范式、自然光下的直白影像取消了人造光对摄影机的干预、只用自然声响和同期录音取消了配乐在抒情上的霸权。
尤其对白和音乐,在自然界的声音系统里,是极小的特例,只属于人类,在别处并不通用。上帝以巴别塔[1]造成语言的不通,而弗兰马汀诺以沉默无言的方式将塔拆解:没有语言,只有自然的声响,人、羊、树、炭在生死轮替中相互关联,发出本能的声音(咳嗽和喘息,铃铛响和咩叫,风吹树叶声,木炭细碎的开裂声),只有从自然里发出的声响才是无差别的、通行的“语言”,而仅仅人类的语言,并不能满足电影的表达需求

老人、狗、羊群、村落,简单的四元素延续着老人普通而平淡的日子。日复一日的重复,平衡而有序。仿佛在这个偏远而人烟稀少的小村落里,不会再有任何意外。
人与动物与自然,各有各的生存法则,都在属于自己的时空中继续再继续。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打破了平衡。
电影展示了生命的另一种方式。看似多余被老头丢下不起眼的石头,被士兵捡了去,再然后,一个小男孩为了躲避一条狗的吠叫,随手那么一指。车滑下来了,羊群放出来了,狗跑了。
这个普通的桥段在其他影片中可能并不起眼,但在这个播放了四十分钟却没有一句对白的电影中却显得如此的设计巧妙。
平衡和有序也不过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无论你怎么的墨守陈规,生活总是会给你一些意外,未必是惊喜,未必是惊吓,但一定会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
随后,有人离世,小羊出生进一步印证了关于生命轮回的命题。生命如画圆,从一个点开始,中间不论你走了多远,也不管你画的够不够圆,最后得以另一个点处结束。
人离开了,小羊出生了。整个世界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开而停止运转

《生命的四次旅程》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作品。继《幸福的拉扎罗》后,又一部走到心底的意大利文艺片。
全片没有背景音乐,没有语言,只有自然的声响,人、羊、树、炭在各自独立又相系的寻常存在与生命来去中发出本能的声音(咳嗽声和喘息,铃铛响和咩叫,风吹树叶声,木炭开裂声)。导演“万物平等地存在”的生命大爱观自然地表达坦露,正是这种“人的语言体系消音”,人的居高临下“霸权”式的表达视角的消解,才能在作品中践行这种态度与观念

四次:Domenico Cavallo领衔,尘埃是不可能真正落定的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zhizhudc.cn/pro/54716.html

展开

妖精严选

都灵之马
8.52011年美国剧情
永恒和一日
9.11998年德国剧情
远方
8.32002年土耳其剧情
邮差的白夜
7.72014年俄罗斯剧情
绝美之城
8.22013年意大利剧情
雾中风景
9.01988年意大利剧情
哭泣的草原
8.92004年德国历史
死期将至
8.72007年波兰剧情
塞瑟岛之旅
8.51984年英国剧情

妖精热映

妖精榜

影院推荐